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资暇集

资暇集

三卷。唐李匡乂(生卒年不详)撰。匡乂,字济翁。关于他的事迹,史书记载甚略。在书中有《荐〈蒙求〉表》,称宗人李翰作《蒙求》。翰玄宗时人。又《唐会要》卷十六:“中和元年(881),僖宗避贼成都,有司请享太祖以下十一室,太子宾客李匡乂建议。”可知匡乂晚唐时人。匡乂一生勤于著述,除《资暇集》外,还有两汉至唐《年纪》一卷,注曰昭宗时宗正少卿,即李匡乂撰。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载有李匡乂自序,说:“世俗之误,类多伪误,虽有见闻,嘿不敢证,故著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资暇集》系考证性著作,书中虽有许多不伦之作,但由于引书奇特,其中很多为今未传之书,这对于研究唐以前文献颇有参考价值。《资暇集》自宋以后,就广泛流传于世。其中最早的版本是南宋理宗时刊本,此本前有虞山钱遵王氏藏书印,末题埭川顾氏家塾梓行。此后,又有一些版本问世,如《格致丛书》本,《学海类编》本,《续知不足斋》本,《墨海金壶》本,《续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唐宋丛书》本,旧抄本,袁絅四十家小说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河汾诗集

    八卷。明薛瑄(1386-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瑄,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除御史,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著有《河汾集》、《读书录》(已著录)。是集凡八卷,首卷收

  • 春秋事义慎考

    十四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本书旨在翼赞胡安国《春秋传》而引申之。书分五个部分:上中下三考,共十二卷,另附《考前》、《考后》各一卷;各部分又分为若干门类,以考论《春秋》事义。如《考上》

  • 诗经去疑大全

    八卷。清王文烜撰。王文烜字遂升,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生卒年不详。从此书自序中可知他是康熙、雍正年间人,以教书为业,为诸弟子讲解经义,因此,次第编辑五经讲义、先辈毛诗讲说,编订成此书。此书把《朱子

  • 观堂遗墨

    二卷。王国维(1877-1927)撰。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虽多应酬之作,然见识颇高。与《观堂集林》相比较,亦别具旨趣。如《周玉刀跋》实即《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惟

  • 颐奄心言

    一卷。清乔大凯(详见《周易观澜》)撰。本书是大凯笔记,内容多为辩论词句,但甚为拘泥,缺乏变通拓展。

  • 磨尘鉴

    二卷。清桃渡学者(生卒年及姓名、爵里皆不详)撰,姑苏王征夏(生卒年及生平亦不详)阅。此传奇共二十六出,写唐玄宗及安史之乱之事。唐玄宗得到一本宝书《骷髅格》,臣下皆不明其意。唐玄宗即下旨招募能解之人。西

  • 禹贡易解

    不分卷。清郑大邦撰。郑大邦字水仙,江西玉山人,清中叶以后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郑大邦教授乡里时所著,为使学童容易理解,对于山水地名,均一概简略地注曰:“今某省某府”。但本书作于嘉庆二十二年,重校于道光

  • 鲁斋述得

    一卷。清丁传(1722-1799)撰。丁传字希曾,号鲁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诸生。是书皆丁传读书考证之文,共三篇。首篇《朔南暨解》论朔南之地理位置;中篇《夏琏商瑚周簠簋名义图考》,琏、瑚、簋簋乃

  • 周子年谱

    一卷。南宋度正撰。度正字周卿,合州(今四川合川)人。生卒年不详。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少从朱熹学,笃守师说。除本书外,尚著有《性善堂稿》等。本书是为宋理学家周敦颐所作的年谱。嘉定十四

  • 李伯文诗集

    二卷。明李奎撰。李奎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起家力笔,官锦衣从事。奎当时不仅以诗鸣,且为贤者,尚气节。沈炼具疏弹劾严相父子,奎倾身庇之,故严世藩欲中以奇祸。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