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陵朱氏家集三十种

金陵朱氏家集三十种

四十卷。清朱绪曾(生卒年未详)编。朱绪曾,字述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道光举人。官至知府。好读书,于《尔雅》用力尤深。藏书甲于江浙,著有《续宋文鉴》、《中论语》、《论语义证》、《金陵旧闻》、《金陵诗汇》、《笔谱》、《曹子建集考异》、《昌国典咏》、《续棠荫比事》、《北山集》、《开有益斋读书志》、《金石文字跋尾》等。此书乃集其家自明迄清入世诗文,汇刊流传者。计朱绪曾远祖一人、太高祖一人、高祖三人、曾祖七人、祖五人、父、伯、叔等四人、兄弟五人、侄二人。又曾祖姑一人、姑一人,并附己所著者,共二十九人。无甚著闻之士。其稍显赫者,仅朱圻、朱元英、朱澜、朱绍曾四人而已。全书各人著述,以诗为最多,或搜遗失,或选录成书。每一书后,绪曾均选有跋语,记其先世仕履,及诗文之存佚,各书类多未刊者。内诗有仅三四首者,收文甚少。缘朱绪曾本述先德,固无论多少。全书计有三十种:《春雨堂集》一卷、《雪浪集》一卷、《夏云堂稿》一卷、《虹城子集》四卷、《绍前集》一卷、《继芳集》一卷、《月峰集》一卷、《江村集》一卷、《悬磬集》一卷、《云圃集》一卷、《倦游记》一卷、《楹书集》一卷、《华峰集》二卷、《毅堂集》一卷、《庄恪集》一卷、《洗影楼记》五卷、《怀山园遗文》一卷、《吉光集》一卷、《锦囊集》一卷、《武冈集》一卷、《谷集》一卷、《霜筠集》一卷、《朱雀桥边野草》二卷、《洲居集》一卷、《待潮集》一卷、《居敬集》一卷、《葛翠集》一卷、《璞疑诗集》一卷、《北山集》三卷、《澹持集》一卷。有道光间刊本。

猜你喜欢

  • 真松阁词

    六卷。清杨夔生(生卒年不详,约乾、道年间人)撰。夔生字伯夔,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词人杨芳灿之子。官蓟州知州。敦敏嗜学。生平著述于诗文外,尤工倚声,守其家法,且陶冶于唐宋诸名家,撷其精华,抒以妙笔。所

  • 群贤梅苑

    十卷。旧题明朱鹤龄(1606-1683)编。朱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明诸生。朱鹤龄聪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曾笺注杜甫、李商隐诗,故所作颇出入二家。入清,居家著述,晨夕不辍,行不识途

  • 学易阐微

    四卷。清罗登标撰。罗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时举人,官任松溪县教谕。此书都是辨别易中疑义的,共有七十四论、五考、三十三解,合计一百一十二篇,大多都因循前人之说。首卷第一篇论画前有易,未免肤浅。卷三中以

  • 经术公理学

    四卷。宋育仁撰。宋育仁(1857-1981)字芸子,一字芸岩,四川富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升任翰林院检讨。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会使馆参赞,归国后回翰林院。民

  • 苏米志林

    三卷。明毛晋(1599~1659)撰。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藏书家,藏收84000余册,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

  • 珍珠船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

  • 小苏潭词

    六卷。清蕉南旧史撰。蕉南旧史姓谢,字椒石,号蕉南旧史。生卒年不详,约为嘉庆、道光间人。贯藉亦不详。据该书自序云,“束发就塾,间习声诗”,稍长“巵词脞说,余情度曲”,填词“墨守姜、张、膏霑周、史”宋代四

  • 御制评鉴阐要

    十二卷 此书为清高宗弘历御批《资治通鉴》,凡七百九十八条,由大学士刘统勋等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7年)编次而成。弘历所批,大抵撰者占十分之三,改佥者占十分之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时以为:“论世

  • 典引辑要

    十八卷。清丁昌遂(生卒年不详)撰。丁昌遂字秀崖。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其内容为广泛采录旧有的文章,櫽括文章的大略而分类编次。书的凡例谓制艺一道,固发自性灵,间亦取证于古典。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