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镜光缘

镜光缘

清徐爔撰。徐爔,生卒年不详,字鼎和,号榆村,又号种缘子,江苏吴江人。清乾隆年间戏曲作家。祖父徐釚,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以诗词著名于世。其父是著名的医学家兼戏曲理论家,虽长于医,然亦有文誉。所著《乐府传声》及《洄溪道情》曲皆为世传诵。徐爔虽继承其家学,通晓医理,然亦爱好词曲。著有杂剧十八种为:《游湖》、《述梦》、《醒镜》、《游梅遇仙》、《痴祝》、《虱谈》、《青楼记困》、《哭弟》、《湖山小隐》、《酬魂》、《祭牙》、《月下谈禅》、《问卜》、《悼花》、《原情》、《寿言》、《覆墓》、《入山》,题材皆取自生活中琐事,皆用自述之词形式,合称《写心杂剧》。此体乃承用廖燕撰《柴舟别集》创体。另著有传奇《镜光缘》,《镜光缘》一剧乃是作者为眷妓李秋蓉而作。共二卷十六出。此剧乃徐爔初次见到妓女李秋蓉时,秋蓉正对镜照时,徐爔云:“此镜中花”;秋蓉对云:“或是镜中缘”,故为此剧名。卷首载有作者自序及凡例,称“传奇十六出,比诸小传一篇。其登场另填三十三出,已付梨园矣”云云。因知徐爔所撰有二本,其三十三出付梨园演唱之作,已不传。今只存此本。又云:“此本原系案头剧,非登场剧也。”徐爔乃目为二体,使各别并行,此古今人词曲中绝无之例。此剧乃为浙江人潘某根据当时流传故事收集有关记载资料,据实录之而成的。剧中主人公为作者徐爔以余羲名自托。其称眷妓李秋蓉为尼静元之外甥女,以李秋蓉嫁与廖氏为妾,其廖家乃娼家,李秋蓉遂流落为妓。另有余集《秋蓉传》称尼鬻之于狭斜间,其李秋蓉矢志嫁给徐羲,为逃避入娼家,而避之于徐羲好友山阴人沈世雄家,沈妻将其收为义女,一同生活在塞下。徐爔后侍父入京,而李秋蓉此时已死。有清乾隆间梦生堂刊本。

猜你喜欢

  • 愚庵小集

    十五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

  • 说文外编

    十六卷。清雷浚撰。参见《说文引经例辨》。是编旨在探求《说文》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说文》不载,并非佚失,在《说文》中自有一字以当之。钱大昕、陈寿祺等,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说文》中求

  • 扈从西巡日录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

  • 中麓山人拙对

    二卷。明李开先(1502-1568)撰。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39)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吏部主事,员外郎中,太常少卿等官职。此编为开先罢太常职归故里时所作对联,署曰“拙对”

  • 上海县志

    ①八卷。明郑洛书修,高企纂。嘉靖三年(1524)刻本。郑洛书,上海县知事。此志纂修距弘治《上海县志》仅二十年,久佚。清咸丰十年(1860),邑令刘邭膏始得嘉靖本,宝山蒋剑人为此志参校新志,作沿革官司选

  • 万州志

    四卷。清李琰纂修。李琰,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举人,康熙十七年(1678)任知州。旧志始修于明万历间茅一桂,无刻本,仅手缮本一册。李琰到任,聘学正朱仲莲纂修州志,在旧志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州志。《

  • 汜胜之遗书

    ①一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马国翰从《齐民要术》、《文选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中辑录引文,缀而成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②一卷。清宋葆淳(生卒年不详)撰。宋葆淳,字帅初

  • 清爱堂石刻

    六卷。清刘墉书。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文正公刘统勋之子。乾隆辛未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清。刘墉书法魏晋,后专从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笔意古厚,貌丰骨劲,超然独出

  • 词学集成

    八卷。清江顺怡(约公元1862年前后在世)撰。江顺怡字秋珊,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1875-1908)曾为县丞,在浙江候补。他工于词,有《愿为明镜室词》行世,又有《续红

  • 诚斋文集

    二卷。附《两铭问答》一卷。明施璜(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施璜,字虹玉,安徽休宁人。此编为所著杂文,皆讲学之语,是文排斥陆、王,不遗余力。末附《西铭问答》,别为一卷。考马端临《文献通考》,《两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