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梅花诗

集古梅花诗

① 二卷。明沈行(约1424年前后在世)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此诗集上卷为七言律诗一百二十首;下卷为七言绝句二百四十首,集唐宋元人诗句以咏梅花。首有弘治十年(1479)夏时正及西轩丁养生序文。沈行原曾集《咏雪诗》二百余篇,一时叹为绝作。又曾集杜少陵五言为《忠孝诗》,由此可知沈行善于集句。古人有许多用专篇咏梅。如宋嘉熙间雪岩宋伯仁有梅癖,著《清癯集》。写花的状貌,题以古律诗为梅花喜神谱。到了元代有冯子振海粟《倡梅花》绝句百篇。释明本中峰和之。山阴韦圭因李仲山之命先后成《咏梅》百首,杨铁崖为之序。明代则作者如林。周藩诚斋振声于前,万历之末,华亭王思义重编梅之图谱争类诗词为《香雪林集》二十六卷,将这些咏梅诗词收入。一说此集是从《香雪林集》裁篇别出。有《武林先哲遗书》本。② 四卷。明童琥撰。童琥,字廷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郎中。著《集古梅花诗》。是编全系集古诗句以成诗,以咏梅花为主,因以梅花名集(又名《草窗梅花集句》)。集中共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各百首,又旁及红梅,得诗十首,总为三百一十首。据杨廷和序称“廷瑞往年举进士,予从有司后得其文。既而官刑部,克慎其职,不废文事。此其为工部正郎使蜀时所集者”。观所集古句,多采上自六代,下及明初之句,经廷瑞排比联贯,巧合者多。诗句集古为时尚,虽非自己所作,但在体会旧诗方面,集者自有想法,虽非诗家正格,然也可借此遣发牢愁也。四库已存目。③ 清张吴曼(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吴曼,上海人,字也倩,居吴淞江上。其地多梅花,因为谋句赋咏。计《和中峰禅师韵》一百首;《和陈涉江韵》三十首,《自和》十首。又有一百首是吴曼继同乡高士沈球诗作而合刻之。又有一百首是吴曼六十生日其兄文卿取“十月先开岭上梅”集古为寿,吴曼又续作。末附《集唐梅歌》一首,是吴曼七十六岁时作。吴曼终其一生,只咏此一花。

猜你喜欢

  • 读易札记

    无卷数。清关棠撰。关棠,湖北汉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官罗田教谕。此书以唐史徵《周易口诀》为宗,对六十四卦进行诠释。但每一卦并不全解。或解一二爻,或解三四爻,或不解彖辞,只释彖传;不释爻辞

  • 梯青集

    清项大德(约1692-1735)撰。项大德字立上,汉阳(今湖北省汉阳)人。大德割股疗母,不愈,因哀而卒,是集有赋二十七首,词四十一首。今观其集,词赋皆平衍,无甚特色。盖其功候未深,骨格未能成就所致。有

  • 诚斋传奇二十四种

    明朱有燉(1379-1439)撰。生平见《诚斋传奇二十六种》。此本存有杂剧二十四种。核其目唯《天香圃牡丹品》,《福禄寿仙官庆会》,《神后山秋狝得驺虞》,《黑旋风仗义疏财》,《洛阳风月牡丹仙》五种为北京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

  • 类方马经

    六卷。不著撰人。明宪宗时官撰。书前有刑部员外郎姚江舒春序,序中称太监钱公总掌御马监,命本监中官善于马者,依据马经旧本,参以群书,详加考订,辑成此书。卷数不等,明刻《图像马经全书》为十卷。《四库全书总目

  • 周易庄氏义

    一卷。辑佚书,庄氏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庄氏何人未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载庄氏《易》义,惟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之。马国翰据《周易正义》辑佚成一卷。朱彝尊《经义考

  • 嘉禾问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唐枢于嘉靖十一至十二年(1532-1533)间讲学于嘉兴,由其门人将其所讲录为此编。初名《四书杂问》,后由邑令周显宗改题《嘉禾问录》。书中所言格致心性诸说,率宗王

  • 宋椠本毛诗正义残本

    三十三卷。唐孔颖达(574-648)撰。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著名经学家。有《周易正义》十四卷,已著录。《毛诗正义》版本很多,明代以后以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为最佳。而《宋椠本毛诗正义残

  • 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 祭义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