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ú

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姜姓。春秋时齐文公之子名高,他的孙子傒食采于卢,子孙以邑为姓。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卢姓发源于山东长清。田氏代齐,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繁衍于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其中以范阳最为旺盛。汉代,卢姓迁至宁夏、甘肃。改姓而来之卢氏,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后属涿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卢姓大举南迁。唐代,北方卢姓以河南为繁衍中心,南迁卢姓主要迁徙至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卢姓于唐末进入福建,宋时进入广东。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仍以北方居多。

卢姓历史人物有卢植,东汉官吏、学者。学贯古今,刚毅有节,常怀济世之志。董卓专权用事,欲废汉献帝,群臣不敢直谏之时,卢植挺身护主。卢照邻,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多忧苦愤激之作,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卢纶,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纶诗集》十卷。卢仝,唐代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卢鸿,唐代画家,博学多才,隐居于嵩山,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七位。


姜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见《元和姓纂》)

后魏莫芦氏改为芦氏,复去草改为卢氏。吐伏卢氏改为卢氏。(见《魏书·官氏志》)

▲<汉>卢芳,三水人。<唐>卢照邻,范阳人,诗人。<明>卢象升,宜兴人,宣大山西总督。

猜你喜欢

  • 陽樊

    读音:Yángfán【源】 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孙封于阳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后因以为氏(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周景王之孙封阳樊 (按:

  • 读音:Yóu【综】 沋为水名,在山东高密境,居此水旁者或以为氏。或为游姓之讹。江苏高淳(305)、台湾高雄(64)、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西之太原、阳泉、临汾、朔州等地

  • 紐卧

    读音:Niǔwò【源】 西夏人姓(3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纽鄂〕(24)。【人】 纽卧文忠,西夏武功大夫(24,31)。

  • 襪墨

    读音:Mòmò【源】 西夏人姓(240)。

  • 读音:pǐ【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有諀氏(8,60,62)。又,郑大夫裨谌之氏亦作諀(7,60,62)。《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裨堪之氏亦作 ‘

  • 读音:fǔ【源】 见《直音》(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ū【源】 见《姓苑》(6)。【望】沛郡(17,418)。《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苸”本草名,或以为氏。望出沛郡。)

  • 季瓜

    读音:jì guā周八士季騧之后,騧或作瓜。(见《世本》)季瓜忠,汉人。(见《万姓统谱》)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周八士季䯄之后。 ‘Á

  • 俟吕陵

    读音:sì lǚ líng【源】 俟吕陵本蠕蠕所属之别部,因氏(70)。【变】 ①后改为吕氏(6,7,12,27,60)。 ②一作〔俟吕阿〕,或作侯吕陵(60,70)、〔俟吕隣〕(6,70)。【人】

  • 读音:yù【源】 ①帝尧时有育唐,见《庄子》。育姓出此(60,62)。 ②古有淯国,即淯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南60里,俗称绿杨村,即古淯阳城),见《国名纪》。后有育氏(17)。【变】 亦作毓(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