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襄
【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桓公之子子襄之后(4,7,60,62)。一说为齐襄公子公子襄之后(60)。又说为齐惠公之子公子子襄之后(12,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姜姓。齐惠公之子公子子襄之后也。” 乃以字为氏,系出姜姓。(按: 《姓氏考略》据《世本》 注称:“齐桓公子子襄之后。一作齐襄公子公子襄之后。” 与郑说不同。)
【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桓公之子子襄之后(4,7,60,62)。一说为齐襄公子公子襄之后(60)。又说为齐惠公之子公子子襄之后(12,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姜姓。齐惠公之子公子子襄之后也。” 乃以字为氏,系出姜姓。(按: 《姓氏考略》据《世本》 注称:“齐桓公子子襄之后。一作齐襄公子公子襄之后。” 与郑说不同。)
读音:Chū【源】有熊氏各族有貙氏,见翦伯赞《中国史纲》(63)。《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Niú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生员陆格之妻为牛佳氏(260)。
读音:Xī【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今河南郑州有此姓。”未道其详。
读音:Pǐ《姓氏词典》收载,其据 《姓谱》注云: “即匹姓。”
读音:tiě lì明有铁力必失,为鸿胪寺序班。(见《续通志·氏族略》)铁力必失,句容人,永乐中任鸿胪寺序斑。(见《万姓统谱》)
读音:Yōuxī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宣和遗事·后集》: “掌骑吏千户,姓幽西,名骨碌都。”此当为少数民族姓氏。未详其他。
读音:Wèi【综】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上有慰姓(427)。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上海(91)、山西代县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昌图,山东之长治、晋城、忻州、洪洞
读音:hé zōng【源】 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为河宗氏。又河宗柏天,逆天子于燕然之山,见《穆天子传》。河,四渎之宗,主河者因以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读音:Xīyēwù【源】 隋唐时回纥内九族之第九姓为奚耶勿氏(421)。【变】 亦作〔奚邪勿〕(17,62)。历史上回纥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乃回纥九姓之一。
读音:Mèn【源】①傣族姓。世居云南德宏地区(164,165)。②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原姓简恩,后裔分别以简恩两子之名为姓,其一为闷(159)。亦作门氏(1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