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én

岑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朝时,周武王将其异母弟耀之子渠封于岑(今陕西韩城一带),建立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岑姓。如秦、汉之际百越族中就有俚族人改姓为岑。

岑姓发源于今陕西韩城,后一支迁居南阳郡。东汉岑彭壮大了南阳岑姓名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岑姓以南阳郡为中心,有徙于山西、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者。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两湖等地岑姓有迁于今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江西之地者。明初,山西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北京等地。明中叶后,岑姓在全国分布更加广泛,福建、海南等地均有岑姓入籍。如今,岑姓尤以安徽、广东、广西等地为多。

岑姓历史人物有岑彭,东汉名将。辅助刘秀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岑文本,贞观元年经李靖推荐,为中书舍人,起草文稿,既快又好。如果有策令大量积压,等待处理,他就命令人各执笔墨以待,他分别口授以记,一气呵成。岑参,唐诗人。世称岑嘉州,天宝进士。曾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往来于北庭、轮台间。长于七言歌行及七言绝句。因从军多年,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有深切感受,所作诗善描绘边塞奇景和战争场面,气势豪迈,语言多变,独具风格。诗风与高适相近,并称“高岑”,为盛唐边塞诗派杰出代表。后人辑有《岑嘉州诗集》。

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六十七位。


【源】 ①系自姬姓。古岭子国之后。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武王封为岑子,其地为梁国岑亭(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9,12)。②两越“狸人”多此姓(60,62)。两越指广东、广西,“”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族名,后部分与汉、壮分别融合,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今壮族有此姓。③布依族姓(133)。【望】 南阳(17,21,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安徽、广东、广西等省区多此姓,三省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61%。【人】 岑彭,东汉时南阳棘阳人,累官至征南大将军,封舞阳侯(6,21,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马关,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瑶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吕氏春秋》 云: “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岑子,其地梁国岑亭是也。子孙以国为氏。”岑亭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此当系出姬姓。望出南阳。②相传壮族之“”,原指厨具“砧板”,厨师以之为姓。“钻”、“” 音近,遂谐“”而为姓。

东汉有岑彭; 唐代有岑参; 宋代有岑平; 清代有岑毓英。

猜你喜欢

  • 甘木魯

    读音:Gānmùlǔ【源】 元时色目人姓(13)。亦作〔感木鲁〕。感木鲁系西域小国,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境内。当以国为氏(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噶玛拉木〕(24)。【人】 布答,甘木鲁氏

  • 读音:Piào【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布】 安徽淮南(362)、河北卢龙(289)、江苏武进(314)、山东新泰(359)、云南东川(380)、河南巩县(301)、甘肃永昌(392

  • 滕叔

    读音:téng shū【源】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错叔绣封于滕(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为滕侯,史称滕叔绣,其后为氏(6,7,12,15,17)。 【人】滕叔辛,楚考烈王时大夫(12)。历史上罕见

  • 烏朗哈特

    读音:Wūlǎnghǎ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颜鄂隆(23,63,260)。清满洲正蓝旗亦有此姓(259)。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巴颜鄂隆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子季

    读音:zǐ jì【源】 ①系自��姓,春秋时楚公族有子季氏,见《世本》(4,6,7,12,60)。一说,楚公子卫,字子季,因氏(17)。②春秋时卫国之后有子季氏(60,62

  • 劉折

    读音:Liúzhé【源】西夏人姓(240)。

  • 日中

    读音:Rìzhōng【综】 《庄子》中有日中始(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 《姓觿》收载; 《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 “古贤人有日中始者。《庄子·应帝王》: 肩吾见狂接舆

  • 祁嘎

    读音:Qígǎ【综】 土族姓。土语意为河边,居于青海东部,汉姓为祁(195)。

  • 读音:Lù【源】 系陆氏、睦氏所改(60,62)。【望】 河南(17,60,418)。【人】 坴常,明时大足人,宣德中任崇县丞(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

  • 益輦

    读音:Yìni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原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变】 亦作〔叶不辇〕(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年〕(24)。或即遥辇氏(71)。【望】 彭城(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