洣
【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谱》注云: “以水名为姓氏。洣水在今湖南之东南部,汇入湘江。”
【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谱》注云: “以水名为姓氏。洣水在今湖南之东南部,汇入湘江。”
读音:qiū mù líng【源】 其先世为代北部落大人,北魏迁都洛阳,随魏南迁,遂成河南人(242)。【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姓穆氏(7,21,60,70,242)。②亦作〔丘穆陵〕(60,70)、
读音:Zhūzuǒ【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读音:Qī戚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孙姓。春秋时卫武公后裔孙林父,受封于戚邑,其支庶子孙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秦汉之际,戚姓落籍于鲁西南。东汉至魏晋,繁衍于江苏、山东间地东海郡的戚姓
读音:Táoshū【源】周大夫桃叔之后,见《姓考》(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其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大夫
读音:Piānjiā【综】 清满洲人姓(423)。
读音:Huà【源】春秋时齐大夫食邑于画邑(故城在今山东临淄西北2里),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亦见《姓苑》(21,24,60)。 【布】河南汤阴(292)、浚县(62)、台湾高雄(68,261)
读音:Tiā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西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 《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金有挑挞。”未详其源。
读音:Jū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喇拜都之妻为鞠特氏(260)。
读音:Hó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福建(92)、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òng【音】 又音容(Róng)(60)。【源】 见《姓苑》(9,11)。《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颂与容同。谓善为礼容也。其子孙以为氏(15,60)。【望】 河西(17,418)。【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