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
【源】 五代十国时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60,62)。【望】 南越(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91)、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雁北地区、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未详其源。
五代时有皎公羡,交州牙将; 明代湖广竹溪县有皎氏。
【源】 五代十国时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60,62)。【望】 南越(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91)、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雁北地区、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未详其源。
五代时有皎公羡,交州牙将; 明代湖广竹溪县有皎氏。
读音:Chǎi【源】见《姓觿》(17)。 【望】安邑(17,418)。《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亦收。其注云: “极罕见姓。茝为一
读音:Zhúlǐ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作“卓罗岱”。
读音:ruò gān【源】 若干为漠北地区鲜卑族部落,以部为氏(70,78)。其先与魏俱起,以国为姓(6,12,17,27,60)。【变】 ①北魏时改为若氏,一说,改为苟氏,见《魏书》(7,27,60
读音:Bāngyán【综】 清正黄旗护军观音之妻为邦延氏(260)。
读音:ào tún金姓。奥屯曰曹。(见《金史·国语解》)▲<金>奥屯襄,上京路人,元帅左都监。<元>奥屯茂,大名人,河东陕西都转运使。金代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
读音:Áo《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bùsùtè【综】 清蒙古正蓝旗中有额布素特氏(259)。
读音:Shīqí《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汉有郎中师祈光。”未详其源。(按: 疑此与“师祁”同,或为师祁氏之分族?)
读音:Xīshē《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溪赊罗撒。”未详其源。
读音:Hǎjípǔnà珞巴族姓氏。乃奴隶之姓,出自阿帕塔尼部落之哈吉氏 (族),而为哈吉普那氏,此为氏氏连排之姓。“哈吉”,主人姓; “普那”,(奴隶)自己之始祖名,又以名为氏,氏氏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