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èng

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就有盛国,后为齐国所灭。盛国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是为改姓,汉元帝名刘奭,因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三是少数民族改姓。清朝满族有盛佳氏,进入中原后改为盛姓。

盛姓发源于河南,先后在汝南(今河南上蔡)、梁国(今河南商丘)形成望族。东汉时期盛姓迁徙至四川、云南等地。目前盛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北京、河北、山东、湖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为多。

盛姓历史人物有盛度,宋朝人。自幼聪明勤奋,当年边境遭契丹侵扰,他多次上书朝廷,陈述守边之策。奉使陕西,途中实地考察地理水文,并参照《汉书》绘制西域图献给真宗。盛度一生好学,手不释卷。曾奉诏编续《通典》《文苑英华》。盛懋,元代末年著名画家,嘉兴武塘(今浙江嘉兴)人。其父擅长作画,盛懋受其影响长于山水,也精通人物花鸟。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

盛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六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穆王时盛国(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南华丰地区),后为齐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9,12,17,60)。②汉东海北地太守盛苞,其先本姓奭,避汉元帝奭之讳,改姓盛,见《后汉书·西羌传》(7,9,12,17,89)。③清满洲八旗姓盛佳氏后改为盛氏(180)。今满族姓(344)。④蒙古、回(344)、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汝南、梁国(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二省盛姓约占全国汉族盛姓人口37%。【人】 盛吉,汉时廷尉(7,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并注其源: ① “周子同姓国也。后为齐所灭。《穆天子传》 云: ‘盛,姬姓之国’; 《公羊》 云: ‘成降于齐师。’ 成者,盛也。以讳灭同姓,故言 ‘成’ 也。” ②或为奭氏所改: “奭氏,召公奭之后也,盖以名为氏。后避汉元帝讳,故改奭氏为盛氏焉。” 此亦系出姬姓。③为清代满族姓盛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西汉有盛吉,官司徒; 宋代有盛京; 又有盛侨,国子司业; 元代有盛懋,画家; 清代有盛锦、盛枫。

猜你喜欢

  • 读音:Q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莎岡

    读音:Shāgáng【综】彝族姓。属尼古觉列家支,四川甘洛有此姓(375)。

  • 读音:Piā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中日姓氏汇编》(401)。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河北之

  • 米里

    读音:Mǐlǐ珞巴族姓氏。出自崩如部落 (按: 或云 “出自义都”部落),父系氏族,或以为氏。如: 米里·达佳。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姜佳

    读音:Jiā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变】 后改为姜姓(180)。【人】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伊思思之妻为姜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宁古塔地方,

  • 古口引

    读音:gǔ kǒu yǐn【源】 代北人姓(7,9,27)。一说,为若口引氏衍变而成(70)。【变】 后改姓侯氏(6,17)。或改为引氏(60),或改为古氏(9),或改为古口(62)。一说,古口引氏即

  • 读音:Hóng【源】 春秋时卫大夫宏演之后,见《风俗通》(6)。【望】 曲阳、晋阳(6)。【变】 唐时晋阳人宏执恭子孙,在高宗时以太子名讳改姓洪氏(6,11)。【布】 四川富顺(395)、甘肃临泽(3

  • 宰氏

    读音:Zǎishì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史记,范蠡传》云:“范蠡师计然,姓宰氏,字文子,葵邱濮上人。”

  • 读音:gài吴王弟夫概之后。(见《路史》)▲〈五代吴越〉概齐物,杭州人,道士。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㮣”引《路史》云:“吴王弟夫㮣之后。 亦作‘

  • 读音:dān【源】①相传周文王十六子封十六国,耽为第九子之国(9),当以国为氏。②老子之后有耽氏,见《路史》(60,62)。老子,即老聃,周时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聃亦作耼、耽。亦见《姓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