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ú

【源】 ①系自姜姓。孤竹君,殷汤时所封(亦作觚竹),汉时属辽西郡,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南12里,孤竹君姓墨胎氏,有二子为伯夷和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国为氏(6,9,11,17,60)。②汉时夜郎侯姓竹,见《后汉书·西南夷传》(7,37,60)。其传说是,有女子浣于遯水,有3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7)。【望】 东莞、辽西、东平(17,21,60,418)。【布】 台湾(64,68,261)、河北丰宁、四川、湖北等地均有此姓。【人】 竹鲁,汉时东莞人,下邳相(6,21)。竹多同,汉时夜郎国之君(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大同、长治,陕西之韩城,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仡佬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孤竹君,成汤封之辽西,至伯夷、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竹为氏。”“孤竹”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北卢龙至辽宁朝阳一带,姓墨胎氏。②《姓氏考略》 据《江汉丛谈》 注云: “汉夜朗侯生于竹中,以竹为姓。”今仡佬族乃古夜朗国之主体民族。仡佬语称“盖脑”。汉意为 “”,以竹为图腾,遂以为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载: “夜朗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朗侯,以竹为姓。”

汉代有竹曾,下邳伯 (此从 《郑通志》; 《姓氏词典》 作“竹鲁”); 又有竹晏,枞阳侯; 唐代有竹承枸,开元末为宣州刺吏; 南唐有竹梦松; 明代有竹祥,太仆寺少卿; 清代有竹缘猗,顺治乙未进士。

猜你喜欢

  • 苦里魯

    读音:Kǔlǐlǔ【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苦里鲁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科尔罗〕(24)。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载;

  • 執失

    读音:Zhíshī【源】 代北突厥族姓。北蕃酋帅有咄密支颉利发,姓执失氏,降唐,为定襄州都督(7,12,60)。【变】 ①后改为执氏(60)。②又,《中华姓府》引《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有报矢氏(63)

  • 珠和

    读音:Zhūhé【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换太之妻为珠和氏(260)

  • 读音:péng【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见《姓考》(17,60,62)。 ②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朋氏(260)。此系清满洲人姓。【布】 浙江义乌(277)、安徽淮南(362)、河北隆化(3

  • 達爾呼阿勒丹

    读音:Dáěrhū’ālèdān【综】 清满洲人姓。达尔呼阿勒丹西林布,清满洲镶红旗人,咸丰中随军河南,官至协领(61)。《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咸丰时

  • 读音:Qiào《姓氏词典》 引 《后汉书》收载,其注称: “汉有峭王。”未详其源。

  • 什祖

    读音:shí zǔ【源】 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见《大戴礼·帝系》(76)。《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大戴礼·帝系》注云: “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 未详其他

  • 读音:Chí/Chyr,Chr【源】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94)。

  • 科爾沁

    读音:Kēěrqì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塔滨格尔(23,63,260)。【变】 ①一作〔科尔亲〕(260)。 ②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巴雅尔雅之妻为喀尔钦,镶红旗蒙古护军法贵之妻为喀尔亲氏,正白旗蒙古

  • 斡魯

    读音:Wòlǔ《姓氏词典》引 《金史》 收载,“金有斡鲁罕。”或作“斡勒”(见《中国人的姓名·满族》),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