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源】 见《广东通志》(21)及《新编千家姓(73,91)。【布】 台湾台北(68,261)、大陆(91)等地均有此姓。【人】 胃鼎,明时海阳人,成化七年乡举任学正(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山西之长治、运城、忻州、临汾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中文大字典》 引 《广东通志》载: “胃宗海,阳县人,成化七年乡举。”知明成化年间即有胃姓,唯未详其源。
【源】 见《广东通志》(21)及《新编千家姓(73,91)。【布】 台湾台北(68,261)、大陆(91)等地均有此姓。【人】 胃鼎,明时海阳人,成化七年乡举任学正(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山西之长治、运城、忻州、临汾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中文大字典》 引 《广东通志》载: “胃宗海,阳县人,成化七年乡举。”知明成化年间即有胃姓,唯未详其源。
读音:Shāo【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Luòxià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汉武帝时落下闳善天文、地理、历数,巴郡阆中人。《神仙传》有落下公。” 此“以地为氏”。一作“洛下”。《姓氏辨误》 云
读音:Chě《姓氏词典》据《明史》收载。“明有扯力克”,未详其源。
读音:Wǔ【源】 见《姓苑》(21,24)。【人】迕春,明时高邮人,贡士,嘉靖间任山东文登县丞(21,24)。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明代有迕春,高邮人,贡士
读音:Zǐhán【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子韩之后,以王父字为氏(4,60,62)。【人】 子韩皙,春秋时人,见《左传》(4,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齐顷
读音:zhé bū【源】 宋时吐蕃酋之姓。胡三省云:折逋,羌族也,因以为姓(60,62)。然宋人对吐蕃、党项皆以“羌”呼之(101),故折逋氏仍应为吐蕃部落人姓。【人】 折逋游龙,宋时河西左厢副使(2
读音:Hēisūlì【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莫代之妻为黑苏立氏(260)。又,清正蓝旗满洲马甲苏尔泰之妻为黑苏勒氏,正蓝旗满洲领催拔里善之妻为合束里氏(260),〔黑苏勒〕、〔合束里〕等似均为黑苏立之
读音:Dámáng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属父系氏族,《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收载。珞巴族姓名构造,或如汉族: 先姓氏,后名字。如达芒·普德,“达芒” 即姓氏。
读音:Bóshù【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系孛术鲁氏之省译。
读音:Yǐng【源】 与颍氏同源,别为一姓(60)。【望】陈留(418)。【布】安徽淮南(362)、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安徽之贵池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