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Jí【源】 ①黄帝25子中其一为姞姓。佶、姞古时通用(1,17,62)。②佶,殷时诸侯国,后以国为氏(1)。【变】 一说同“吉”(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
读音:Biésù《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抄儿,姓此氏。”未详其他。
读音:Wēnpín【综】 见《中国姓氏汇编》(73)。疑即温盆。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 亦收,且注云: “一说即温盆氏。”
读音:Dìjīn【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读音:kè【源】 ①见《姓苑》(21,24,60)。②黎族姓。【布】 安徽淮南(362)、河北卢龙(289)、新城,台湾彰化、台中(68,261)、北京、江西龙南等地均有此姓。【人】 客孙,汉时广德人
读音:Báxīmì【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其部在乌德健、北庭。亦作〔阿布思〕(421)。
读音:Chēfēi【源】 北魏献帝次兄为普氏(一说为普乃氏),孝文帝时改为周氏,至金水公周摇,周闵帝赐姓车非氏(7,12,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鲜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读音:Xūmí【源】 见《姓苑》(17,62)。 【人】 胥弥赦,春秋时卫国人(11,17,2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 《姓
读音:xiè【综】源出不详。湖南湘潭有此姓(373)。其先本高车人,唐时为回纥人,从其主居辇河,因以为氏。(见《元诗选》)▲<元>偰傒斯,昆山县尹。<明>偰斯,溧阳人,户部尚书
读音:Tèjì【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扎库塔(23,63,180,260)。【变】 清正白旗满洲领催三索之妻为特喜氏,镶白旗蒙古护军鄂齐尔之妻为特齐氏(260),〔特喜〕、〔特齐〕等似均为特济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