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
【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仲衍之后,见《风俗通》(1,12,15,17,60)。亦见《姓苑》(7,9,21)和《广韵》(11,239)。【望】 睢阳(17,60,418)。【布】 山东新泰(359)、陕西彬县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江西之永修、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郑樵注云:“子姓,宋微仲衍之后。”以名为氏。望出睢阳。
晋代有衍客。
【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仲衍之后,见《风俗通》(1,12,15,17,60)。亦见《姓苑》(7,9,21)和《广韵》(11,239)。【望】 睢阳(17,60,418)。【布】 山东新泰(359)、陕西彬县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江西之永修、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郑樵注云:“子姓,宋微仲衍之后。”以名为氏。望出睢阳。
晋代有衍客。
读音:Zhū/Ju【综】 源出不详。台湾高雄有此姓(64)。
读音:lǜ绿,《玉篇》作渌,水名,当以水为氏。又或颛顼师绿图之后。(见《姓氏寻源》) (按:绿图,又作录图)
读音:Bàng现行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人民日报》 “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名单” (1982年2月4日): “云南: 蚌有旺。”
读音:Bèi【源】 ①贝,春秋时晋大夫采邑,因氏,见《姓源》(17)。贝氏出清河贝丘,见《姓苑》(11,60)。贝,古州名,春秋时属晋,周置贝州,以贝丘为名。故城在今河北清河。②春秋时蔡邑,以邑为氏,
读音:pǔ【源】 ①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6,9,17,27,70)。②宋时西南苗酋归顺,赐姓普氏(17,24)。③明、清时云南彝族土司多普姓(242)。今彝族仍多此姓(128,130)。
读音:Gǒnglián【综】 岷山巩廉氏,羌人也。北魏时有巩廉玉,见《通鉴》。北魏世宗时有巩廉俱和,见《周书》(242)。
读音:Wúhělǐ【综】 元时西域人姓(33)。
读音:xì山东章丘有细姓。(见《池北偶谈》)细封氏之后,改为单姓。(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Ālè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塔巴克哈喇(23,63)。【变】 清正红旗蒙古中书丹舒之妻为阿立忒氏(260),〔阿立忒〕似即阿勒特之异译。【人】 阿勒特叟色,清蒙古镶蓝旗人,世居
读音:gāng刚,姓。(见《正字通》)伐齐取刚寿。(见《史记·穰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