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ò

【源】 貊,国名,或以国为姓(10,62)。貊即貉,古东北夷、三韩之属,在今朝鲜半岛(62)。【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湖北武汉(91)、台湾台中、南投、高雄(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貊高,元时安徽太和人,初为扩廓部将,至正间任平章事(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归 “入声”部。《姓氏考略》注云: “音 ‘陌’。《诗》 ‘其追其貊’,(注):‘貊,国名。’ 或以国为氏。”

元代有貊高; 明代有貊安,内黄知县; 又有貊廷用,颍川判官。

猜你喜欢

  • 朱赫

    读音:Zhūhè【综】 清正黄旗满洲鸟枪护军金宝山之妻为朱赫氏(260)。

  • 怯烈

    读音:Qièliè【源】 怯烈即克烈之异译,为元时蒙古一部,以部为氏(397)。《元史》分克烈、怯烈为二姓,实系同源。【变】 亦作〔怯列〕、〔蒙古怯烈〕(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奇味〕(24)

  • 读音:Rǔ汝姓来源于地名。周平王分封功臣和王族,其小儿子被封于汝川,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氏。汝姓早期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汝姓历史人物有明末清初画家汝文淑,所画山水、草虫,无不绝妙。时人称

  • 读音:Xù/Shiuh,Syu【综】 源出不详。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 中駟

    读音:Zhōngsì【源】 左伯之后有中驷氏,见《希姓录》(63)。《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希姓录》注云: “源于姬姓。‘太伯之后’。”太伯,当指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吴之始封君。

  • 读音:Lòng【音】 古音为Lòng(62,84)。【源】 ①汉时西南夷弄栋之后(60,62)。②唐时吐蕃王姓。唐太宗曾以公主妻弄赞(7,9)。弄栋为古县名,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北,或以地为姓。《中国姓氏

  • 伏闍

    读音:Fúshé《姓氏词典》 引 《唐书》、《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伏阇信、伏阇雄、伏阇达。”未详其源。

  • 读音:Bó【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不见载於古籍。

  • 牛克特

    读音:Niúkètè【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牛克特氏(259)。

  • 尤米

    读音:Yóumǐ纳西族姓氏。今云南宁蒗之永宁有分布。汉意为母绵羊。本氏族图腾,用以名其氏族,且以名家、遂以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