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ǐng

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其后用祖先封地“”为姓,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以“”为姓。二是以地名为姓,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居者以地为姓。

历史人物有邴吉,汉丞相。虽为高官,但包容性强。据说为邴吉驾车的仆吏嗜酒,有一次随邴吉出门,醉呕车上,弄脏了车子,主管官吏斥责并要辞退他,而邴吉为之掩过扬善。后世遂用“邴车”美称官吏所乘之车。

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四位。


【音】 又音Bìng(17)。【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7,12,17)。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11,60)。②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6,12,17)。然此说不可信(7)。【变】 ①亦作丙(12,21)。②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12)。【望】 平阳、鲁国(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61)。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6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 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 “亦作 ‘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 则云: “一作 ‘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一音bìng,亦为姓。

春秋齐有邴师,庄公之嬖臣; 汉有邴丹,博士;又有邴汉,太中大夫; 三国时有邴原; 晋有邴郁,诚阳人。

猜你喜欢

  • 读音:zhú【源】 ①系自姜姓。孤竹君,殷汤时所封(亦作觚竹),汉时属辽西郡,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南12里,孤竹君姓墨胎氏,有二子为伯夷和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国为氏(6,9,11,17,60)。②汉时

  • 胡都忒

    读音:Húdūtè【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白旗有胡都忒氏(259,260)。

  • 堵敖

    读音:dǔ ào【源】 系自芈姓。楚有堵敖氏(60,62)。楚文王之子熊囏号堵敖,后因以为氏(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楚有堵敖氏。” (按: 疑

  • 伯牙烏

    读音:Bóyǎwū【综】 元时蒙古人姓。似系巴约特氏之异译。也速䚟儿,蒙古伯牙乌氏,元至元中授管军总管,后授钦察亲军都指挥使(399)。

  • 濟特

    读音:Jǐtè【源】清蒙古八旗姓(23)。【人】济特海色,清蒙古镶红旗人,从征云南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镶红旗人海色

  • 读音:Shù【源】 见《氏族博考》(16)。【布】 内蒙古乌审旗有此姓(36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阳泉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o/Aur, Au【综】 源出不详。或以地名为氏(62)。亦见《随园诗话》(63)、《中日姓氏汇编》(401)。

  • 潘則

    读音:Pānzé【源】彝族姓。属潘景家支(375)。

  • 壹那蒌

    读音:yī nā lóu与“一那蒌”同。

  • 王孙

    读音:wáng sūn出自周王之孙仕诸侯者,别为王孙氏。吴有王孙雒,齐有王孙挥,而顷王之后,王孙贾之子王孙齐谥昭子,皆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王孙,姬姓,周王孙满之后。(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