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ū

【源】 ①系自妘姓。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四子求言,别封于邬(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后因氏(17,60)。 ②系自姬姓。晋大夫邬臧之后,食邑于邬(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北27里之邬城店)(12,60,62)。一说,春秋时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其地在今太原邬县(即山西介休东北),子孙以邑为氏(7,17)。 ③蒙古(318)、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南昌、抚州、崇仁、颍川(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西、安徽、内蒙古、四川、浙江等省多此姓,5省区邬姓约占全国汉族邬姓人口75%。【人】 邬善,春秋时孔子弟子(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彝、拉祜、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晋大夫邬藏之后。食邑于邬。”以邑为氏。春秋晋之邬邑,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② 《姓氏考略》据《国语》 注云: “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别封邬。” 此当系出妘姓,亦以封地为氏。此邬乃春秋郑地,故址在今河南偃师西南。望出南昌、抚州、崇仁。

唐代有邬彤,钱塘人; 宋代有邬大昕,又有邬克城,安乐人。

猜你喜欢

  • 读音:Qiáo【源】 ①系自姬姓,见《唐书·世系表》(60,62)。黄帝葬桥山,群臣守冢不去者为桥氏(9,11,12,17,60)。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以绍基立姓者,因以为氏,见《太尉桥

  • 读音:Sāng【源】 春秋时楚大夫丧左之后(17,60,62)。亦见《姓苑》(7,12,15)。【变】 一作〔〕(9)。【布】 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

  • 读音:yín【源】见《姓苑》(15,21,60)。鄞,县名(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以邑为氏(60)。 【布】浙江余姚(389)、福建安溪(341)、台湾(64,68,236,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

  • 读音:Yīng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子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西域姓氏中有应氏。应姓发源于河

  • 泰楚特

    读音:Tàichǔ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哈布塔该哈什拉克(23,63)。【变】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奇达尼之妻为泰处特氏,镶黄旗满洲马甲阿灵阿之妻为泰处勒氏,正红旗蒙古前锋达赖之妻为台处克氏,镶黄

  • 读音:Qiè【源】 见《姓觿》(17)。 【望】 河南(17,418)。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觿》 亦收,未详其源。

  • 色木墾

    读音:Sèmùkěn【综】 清镶黄旗满洲副前锋苏凌阿之妻为色木恳氏(260)。

  • 读音:Cā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Pí/Pyi【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果洛果特爾

    读音:Guǒluòguǒtè’ěr【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黄旗有果洛果特尔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