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

韩姓来源有五个。一, 是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代。二, 以封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 西周灭商, 实行分封制。周公旦封周成王之弟于韩。韩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 韩国亡国之后, 国人便以韩为姓。三, 韩武子之后。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 韩武子因侍奉晋献公有功, 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 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四, 以国为氏。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秦所灭后, 其国人便以韩为姓。五, 改姓。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 把鲜卑姓氏出大汗氏改为韩。

韩姓最早居住于春秋时晋国, 韩国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后, 又先后迁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与新郑(今河南新郑)。西汉末, 韩王信的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 这三个时期, 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 韩姓则大多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姓进入广东。南宋时, 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元明清时期, 江浙一带的韩姓人大规模迁往南方各省。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辽宁等省, 南方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

韩姓历史人物有韩非, 战国末期哲学家,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著作有《韩非子》。韩信, 汉初著名军事家, 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屡建奇功, 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韩愈,唐朝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 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五位。


韩之先与周同姓,武子事晋献公,封于韩原,因以为氏。(见《风俗通》)

韩氏,姬姓之别族,出晋穆侯之少子曲沃成师,是为桓叔,生万,是为武子,食采韩原。一云成王封叔虞于唐,赐毕万韩原之地,其地今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城,武子生厥,是为献子,晋景公之时,晋作六卿,献子在一卿之位,从其姓封,遂为韩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后魏出大汗氏改为韩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晋〉韩简,大夫。〈汉〉韩信,淮阴人,封齐王。〈宋〉韩世忠,延安人,抗金将领。

猜你喜欢

  • 功曹

    读音:Góngcáo【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hēi【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黑肱之后(17)。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黑氏,见《潜夫论》(62)。 ③唐时突厥姓突骑施氏,后改为黄、黑二姓。 ④彝(130)、撒拉、回等民族均有

  • 读音:cáng【音】 又音脏(Zàng)(73)。【源】 ①见《姓苑》(15,21,24,60)。②满族姓(344)。【布】 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藏姓约占全国汉族藏姓人口44%。【

  • 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

    读音:Wūlǎnghànjí’ěrmòjí’ěrmǐn【综】 清蒙古镶黄旗有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氏(259,260)。

  • 滕?

    读音:Téngfé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滕��”云: “颛顼娶滕��氏。见《大戴礼·帝系篇》。 一作滕ມ

  • 心都

    读音:Xīndū【综】 战国时杨朱之弟子有心都子,见《列子》(11,17,62)。杨朱,与墨子同时人,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历史上罕见复姓。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注引 《姓觿》 云

  • 弥牟

    读音:mí móu出卫大夫公孙弥牟之后。(见《姓苑》)

  • 读音:Fēng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姜姓。据说炎帝后人名钜,曾为黄帝师。夏朝时,钜的后代被封于封父(今河南封丘西),建封父国,后封父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

  • 读音:Xiè【源】 ①周武王封黄帝之裔于蓟(故城在今北京大兴),其后有��氏、契氏、偰氏(17,62)。②其先本高车人,唐时为回纥人,随其主居于偰辇河,因以偰为氏(60,6

  • 朶爾只

    读音:Duǒěrzhī《姓氏词典》有载。其注 “朵儿只”云: “又作朵尔只。见 《明史·卷三二七》,明有朵儿只·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