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诗词古文>李齐贤生平

李齐贤生平介绍

李齐贤(1288—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谥号文忠公。韩国古代“三大诗人”之一。不但是高丽时期卓越的诗人,也是韩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词作家,还是韩国古代民歌整理者、翻译家。著作有《益斋乱稿》(10卷)、《栎翁稗说》(4卷)、《益斋长短句》等。>>查看李齐贤的诗词古文

生平

  出生于高丽忠烈王十四年戊子(1288年),相当于中国元代至元二十五年。当时高丽的首都开城。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李瑱是新进士大夫,母亲出自亦有着“三韩甲族”盛誉的月城朴氏,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李齐贤为有着“三韩甲族”声誉的庆州李氏益斋公派派祖。

  李齐贤15岁及第丙科;17岁走上仕途,任录事;22岁任职艺文春秋馆;以后五年,先后历任西海道按廉使、进贤馆提学、知密直司、政堂文学、判三司事等官职。27岁之前他已经声名远播、政绩累累。1313年,高丽第26代国王忠宣王让位于太子忠肃王,自己以太尉身份留居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构置万卷堂,以书史自娱,感到“京师文学之士,皆天下之选,吾府中未有其人是吾羞也”,因召李齐贤来中国以为侍从。李齐贤1315年来中国,1341年回国,在中国生活了26年。在华期间,他遍交名士,与姚燧、阎复、赵孟頫、元明善、张养浩等过从甚密,以为知己。

主要成就

  他在中国还历游名山大川,足迹几遍中华。1317年,他以成均馆祭酒身份奉使峨嵋山;1319年,随忠宣王到江南降香游历;忠宣王流放吐蕃,他曾去朵思麻探望慰问,先后到过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西藏、江浙等地,可以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1341年,李齐贤54岁时回国。回国后担任8岁忠穆王的老师,并编写忠烈、忠宣、忠肃三朝实录及其他史书。1348年,61岁时再次出使元朝。回国后,被恭愍王拜为右政丞。他提出许多革新建议,但屡遭拒绝,于是心灰意冷,不久便挂冠离职,专门从事著述活动。1367年(相当于中国元代至正二十七年,即高丽恭愍王十六年丁未)去世,享年80岁,谥号文忠公。

猜你喜欢

  • 赵世昌

    宗室赵世昌生于1020年(天圣七年已10岁),卒于1061年(嘉佑六年),汶上赵世昌于1073年(熙宁六年)。宗室赵世昌死后赙裢之礼甚厚,殡国南奉先佛祠(河南宋皇陵)。宗室赵世昌配妻钱氏、高氏,汶上赵世昌配妻王氏、李氏。赵世昌其子:赵令穰,北宋画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其孙:赵伯驹,字千里,为宋太袓七世孙。

  • 谢勮

    谢勮(721-786),男,唐朝诗人。唐代宗大历年间曾经游历浙江省衢州市。

  • 戴善甫

    戴善甫一作戴善夫,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江浙行省务官,与《柳毅传书》剧作者尚仲贤同里同僚。作杂剧5种,现存《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有《元曲选》等刊本;《柳耆卿诗酒江楼》存部分曲文明沈采《四节记》卷4《陶秀实邮亭记》剧情与《风光好》相同,已佚。

  • 徐放

    营州柳城人,字达夫。徐知仁孙。宪宗元和初,官祠部员外郎。武元衡领蜀,辟为从事。入朝为屯田员外郎。六年,出为台州刺史。九年,移衢州刺史。能诗工书,所书《徐偃王碑》极有楷法。

  • 邹鸣鹤

    邹鸣鹤(1793-1853),字孚庵,号钟泉,江苏无锡人。华蘅芳岳父,道光进士。长期任职河南。历官知县,兰仪亭河工同知、知府、道员。治理黄河,参加祥符、中牟等河务工程。咸丰元年(1851)升广西巡抚与太平军战于桂林,战败被革职。回本籍,守江宁城,咸丰三年(1853年)城破被杀。著有《世忠堂文集》等。

  • 孙处

    孙处(359年—411年),字季高(其户籍登记为孙季高,所以当时人们称呼他时用字而不用名),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东晋将领。义熙六年(410年),卢循在广州起兵,占领豫章(今江西南昌),直逼建康。刘裕遣孙处率三千人,从海上袭击番禺。用火烧卢循的舟舰,当日即攻破番禺。此后卢循率兵还袭广州,与孙处交战二十余日,卢循败走,孙处率众追奔至郁林,因病方罢。义熙七年(411年),孙处去世。刘裕追赠孙处为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念其功绩,重赠为交州刺史。

  • 邹方锷

    江苏金匮人,字豫章,号半谷、笠溪。乾隆时举人。善为散体文字,工行楷。有《大雅堂集》。

  • 林古度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诗文名重一时,但不求仕进,游学金陵,与曹学佺、王士桢友好。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晚年穷困,双目失明,享寿八十七而卒。

  •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茅坤

    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编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刻本罕见。行世者有《茅鹿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