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诗词古文>陈阳至生平

猜你喜欢

  • 吴涵虚

    字含灵,江西(今江西省)人。五代时道士。居南岳六、七年。好睡,经旬不饮食,俗呼为吴猱。素不能文,偶作诗,甚奇绝。后唐末帝清泰间卒,传为羽化升仙。或云有人于后汉乾祐间于嵩山见之。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六引《郡阁雅谈》。《全唐诗》存诗1首。

  • 商景兰

    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明末清初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其妹商景徽亦工诗。著有《锦囊集》(旧名《香奁集》),收诗六十七首、词九十四首、补遗诗三首、遗文一篇。陈维崧《妇人集》评曰:“会稽商夫人,以名德重一时......故玉树金闺,无不能咏,当世题目贤媛以夫人为冠。”《幼学琼林》女子篇:“伯商仲商,时称越秀;德蓉德蕙,辉映祁家。”

  • 陆贻典

    陆贻典(1617-1686)明末藏书家、虞山诗派遗民诗人。一名陆典,早年名陆行,又名陆芳原,字敕先,自号觌庵。江苏常熟人。明诸生。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入钱谦益门下。博学工诗。其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又工书法,尤长汉隶。精校审、富于藏书,多善本。收藏校雠图书,精力于诗,显示虞山诗派中坚的风貌。

  • 王损之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云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存诗1首。

  • 余玠

    余玠(1199年1月6日-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属浙江省开化县)人。南宋名将。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暴卒于四川。理宗为其辍朝,特赠五官。

  • 卞永誉

    (1645—1712)清汉军镶红旗人,字令之,号仙客。卞三元子。康熙间由荫生任通政使、知事,历福建兴化知府,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刑部侍郎。工画,能书,与宋荦并以善鉴赏著称。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朱墨书画记》。

  •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李毓秀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1] ,青年时,因特殊使命离开老家去了山西(即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教书、育人、治学、报国,直至去世也未回过山东老家。

  • 李花开

    李花开,五代后汉时伶人。隐帝乾祐二年(949)作诗咏陈州夫子庙之破败,陈州防御使李榖遂出俸以修之。事迹见《五代史补》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

  • 贝琼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