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诗词古文>徐淑生平

徐淑生平介绍

徐淑,东汉女诗人(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陇西(今甘肃通渭)人。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徐淑丈夫。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有诗集传世。(《补续汉书艺文志》)所作今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查看徐淑的诗词古文

后代评价

  说到徐淑的诗歌成就,还是要联系着她老公秦嘉一起说的。夫妻二人都可以诗文,当下存秦嘉诗六首和文二段;徐淑诗一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为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发展过程来看,秦嘉与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文人五言诗的技巧渐趋成熟。诗歌评论家钟嵘更是在《诗品》中将他们列入中品。以为“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并认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为汉代难得的女诗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女诗人、徐淑一生为一个情字而活、为情坚守、为情发光。所谓“比目连心游、鸳鸯结伴啼。河枯石已烂、身影不见离”。

相关事件

  在甘肃通渭县城西八十华里的榜罗镇附近有个秦家坪,坪上有一座合葬墓,里面安静地睡着甘肃省东汉时期的杰出“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

  据《辞海》释,秦嘉是东汉诗人,字士会,陇西(今甘肃东南)人,为郡上计吏。所作今存《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及《赠妇诗》四首,《述婚》诗一首。徐淑是东汉女诗人,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南)人,桓帝时,其夫秦嘉为郡上计吏,赴洛阳,徐淑病居娘家,未能当面告别,因此相互以诗书赠答,表示怀念之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散失,今仅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秦嘉和徐淑感情极好,这种纯真的感情体现在创作上,便是感情真切,凄楚动人,婉转和谐,流畅自然。例如,秦嘉的《述婚》诗是这样写的“纷纷婚姻,福祸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战战兢兢,惧其不俦。神启其吉,果获好逑。适我之愿,受天之休。”翻译成现代文,其大意就是:观察那纷繁的婚姻现象,它可以带来幸福也能产生祸殃。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女使齐国兴旺,而褒姒一笑却使西周灭亡。因此人们选择配偶无不谨慎,唯恐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对象。而我却得到上天的垂顾,所以得到了徐淑这样美好的新娘。她真使我满意极了,感谢天地神灵实现了我的愿望。

  秦嘉和徐淑的诗,受到了我国历代诗论家和诗选家的称赞,也得到历代读者的尊敬。如今,她俩的合葬墓和碑刻,已成为通渭县的著名古迹之一。人们怀念这对“夫妻诗人”敬仰他俩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也十分钦慕他俩那种始终不渝的笃诚爱情。

历史资料

  秦嘉是东汉桓帝朝陇西郡人。时任郡上计掾一职。在徐淑生病回娘家修养期间,他接到上级命令,去首都洛阳出差。从他的《赠妇》诗中看,临走,他是想见老婆一面的。“遣车迎子还,空往空复返。”他派车接老婆了,没有接到。只是搞不清楚,他派的是私家车,还是公车私用。公事再小都是大事,私事再大都是小事,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敢马虎。他给老婆留了一封信,这就是《重报妻书》。如下: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緉;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东汉的陇西郡,郡治不在今天的陇西县,而在临洮。临洮到兰州一百多里,兰州到西安一千多里,走渭水河谷这条路的话,难走!宝(鸡)天(水)间,崇山峻岭,这段铁路大约一半以上是隧道。西安到洛阳又是一千多里。东都西都间开通大道,大约是隋唐以后的事情。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报秦嘉书》。如下: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不知是徐淑误会秦嘉的意思了,还是太懂得丈夫的心了,她表示,你不在家,我一不化妆照镜子,二不弹琴焚香,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我容给谁看呢。

  秦嘉到洛阳后,被留下来当了黄门郎了。不久,他病死于任,还很年轻。

  死者长已矣,生者何以堪。留在老家的徐淑悲痛欲绝。可麻烦还不在这里。她本来一心要忠于自己的爱情誓言的,把弱儿幼女拉扯成人。谁知,她的兄弟却强迫她改嫁。她为了抗争:“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她还写了封《为誓书与兄弟》,义正辞严,大有三军可夺帅,匹夫(妇)不可夺志之气概。但,不久,徐淑却因悲伤过度而死。

  秦嘉与徐淑的来往信件见于《艺文类聚》,徐淑给兄弟的信,见于《太平御览》,而夫妇俩的诗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秦嘉徐淑成为千古恩爱夫妻的榜样。诗文中,戏剧中,民间语文中,少不了拿他俩的故事说事儿。大约是清代吧,一首香艳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可人夫婿是秦嘉,风也怜他,月也怜他。”

猜你喜欢

  •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周辉

    (1126—?)名或作辉。宋泰州海陵人,侨寓钱塘,字昭礼。周邦子。嗜学工文,隐居不仕,当世名公卿多折节下之。藏书万卷,父子自相师友。孝宗淳熙三年,曾随信使至金国。有《清波杂志》、《北辕录》。

  • 王鑨

    王鑨,字子陶,孟津人。贡生,历官山东提学道按察司佥事。有《大愚集》。

  • 余本

    (1482—1529)浙江鄞县人,字子华,号南湖。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以权奸迭兴,请出为儒学官。当道难之,乃擢为广东提学副使,以正风俗、作人才为己任。官至南京右通政。于文牒不问细大,必一一审阅,决其可否,卒于官。有《南湖文录》等。

  • 袁珽

    袁珽,字廷玉,号复庵。东莞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举人,官福建松溪知县。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〇。

  • 周玉衡

    (1782—1856)湖北荆门人,字器之,号润山。嘉庆十二年举人。咸丰中官至江西按察使,总理吉安军务。曾率兵与太平军交战,守吉安月余,粮尽援绝,城破而死。

  • 王永彬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著有《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 文丙

    处士,生平不详。有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已逸。《全唐诗》收诗5首,出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

  • 邹补之

    衢州开化人,字公兖。受业朱熹、吕祖谦之门。孝宗淳熙间进士。累官通判江宁府。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职略》等。

  • 李尤

    东汉广汉雒人,字伯仁。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安帝时迁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等撰《汉记》。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顺帝立,迁乐安相。卒年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