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诗词古文>岑羲生平

岑羲生平介绍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以保护睿宗之功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唐玄宗继位后,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岑羲伏诛。>>查看岑羲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岑羲拜相后,兄长岑献担任国子监司业,弟弟岑仲翔、岑仲休担任州刺史,岑氏兄弟子侄数十人都官居要职。岑羲感叹道:“物极必反,我得有所戒惧啊。”但却并未因此有所黜退。

家族成员

祖父:岑文本,官至中书令。
父亲:岑曼倩,官至雍州长史。
叔父:岑长情,官至文昌右相。
兄长:岑献,官至国子司业。
兄弟:岑仲翔,官至陕州刺史。
兄弟:岑仲休,官至商州刺史。
儿子:岑敷。

生平

早期事迹

  岑羲年轻时考中进士,累迁至太常博士。691年(天授二年),宰相岑长倩被诬谋反,下狱而死。岑羲因是岑长倩的侄子,也受到牵连,贬为郴州司法参军。

  在担任金坛县令期间,岑羲因政绩突出,与弟弟长洲县令岑仲翔、溧水县令岑仲休并称江东三岑,受到宰相宗楚客的赞誉,又被江南道巡察御史荐为汜水县令。

回朝任职

  704年(长安四年),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官员。凤阁侍郎韦嗣立便推举岑羲,并道:“只可惜他被伯父岑长倩所连累。”武则天道:“只要他有才干,就不会受到连累。”于是任命岑羲为天官员外郎。此后,刘守悌、裴惓等受到亲属牵连的官员相继获得擢升。

  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岑羲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不久,侍中敬晖打算上表朝廷,请求降封武氏诸王,请人起草奏疏。岑羲执笔而书,言辞恳切,因此惹怒武三思,被贬为秘书少监。

  707年(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失败被杀。侍御史冉祖雍趁机诬陷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曾与太子同谋,请求中宗审问调查。岑羲与中书侍郎萧至忠上表劝谏皇帝,力保李旦与太平公主。后来,岑羲监修《中宗实录》,将此事记述下来。

  708年(景龙二年),岑羲改任吏部侍郎。当时,一同负责选官的吏部侍郎崔湜、太常少卿郑愔、大理少卿李元恭都大肆受贿,以贪腐著称。只有岑羲恪守正道,受到舆论的称赞。

担任宰相

  710年(景云元年),唐中宗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殇帝。岑羲被擢升为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不久又持节巡抚河南道。

  不久,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皇后,废黜唐殇帝,拥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岑羲出任陕州刺史,后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并监修国史。

  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因此前保护睿宗的功劳,进拜侍中,封爵南阳郡公。同年八月,唐睿宗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岑羲与窦怀贞、崔湜全都依附于她,日夜谋划作乱。宰相刘幽求和禁军将领张暐计划除掉他们,但是事情泄露,都被流放岭南。

政变伏诛

  713年(开元元年),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等人密谋,打算废黜唐玄宗,另立皇帝。

  同年七月,太平公主定于四日起兵作乱,命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率军闯入武德殿,又命岑羲与窦怀贞、萧至忠在南衙举兵响应。结果尚未行动,消息便已泄露。

  唐玄宗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宰相郭元振商议后,命龙武将军王毛仲率军由武德殿进入虔化门,斩杀常元楷、李慈,并闯入朝堂,擒斩岑羲、萧至忠。岑羲死后,家产也被抄没。

猜你喜欢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王良会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朝内侍,元和中为剑南西川监军使,与节度使武元衡唱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王良会诗1首。

  • 柳庄

     河东解人,字思敬。柳靖弟。博览典籍,兼善辞令,有经世之才。初仕于后梁,为萧参军。累迁至鸿胪卿,曾劝萧岿依北周,得安保一隅。及文帝受禅,庄数入朝,帝深加慰勉。梁国废,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庄明习旧典,雅达政事,凡所驳正,帝莫不称善。后为饶州刺史,有能名。卒于官。

  • 揭汯

    (1304—1373)元龙兴富州人,字伯防。揭傒斯子。少苦学,年十八,尽通六经大义。以荫补秘书郎,迁国史院编修官,转太常博士。历官佥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事。守建宁,拒陈友谅复延平等三州。改江西行省郎中,未赴。转至山东,升秘书少监。赴洛,授刑部侍郎,不就。元亡,南还。

  • 伍唐珪

    生卒年不详。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末进士。家贫,坎坷失路,终老山村。事迹略见其诗及《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3首。

  • 毛文锡

    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 慕幽

    五代吴至南唐初年诗僧。吴让帝大和七年(935)至南唐中主保大四年(946),曾书碑三通,刻石于寿州。又与齐己有过从。事迹见《宝刻类编》卷八、《唐诗纪事》卷七七。《全唐诗》存诗6首。

  • 杨兴宗

    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熙宗天眷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龙南集《中州集》传于世。

  • 曹景宗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曹景宗幼善骑射,好猎,少以胆勇闻。天监七年(508年),曹景宗出任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于赴任途中病逝,年五十二。追赠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