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诗词古文>可朋生平

可朋生平介绍

可朋(约896—963),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城东人,幼聪慧过人,晚年披缁于丹棱县城南九龙山竹林寺,《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七·后蜀十有《僧可朋传》。>>查看可朋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可朋平生不拘佛家法度,酒量过人,自号醉髡,世称“醉酒诗僧”。曾积酒债无以偿还,常借诗朋好友之资以度岁月。 可朋善诗,常借诗抒发情感,陶冶性情,喜云游名山大川,焕发创作激情。与入仕诗人卢延让、欧阳炯、隐士方干、诗僧齐已、贯休为诗友交,应酬唱和,吟咏赠答,往来无容丰富,硕果纷呈。欧阳炯以之比孟郊、贾岛,以其贫而好酒,时周济之。

  可朋诗主要宣扬佛门宗教思想,阐发、体现佛教的哲理。也有揭露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表现抚时感事的忧愤之作。还有描写祖国山川秀美,激发人们爱国之情的诗作。其诗艺术风格或明快、或凝重、或疏淡、或旷远、或晦涩、或峭刻,多彩多姿,的确是留给后世的一笔财富。

  宋·龙袤《全唐诗话·卷六》记载有僧可朋的故事:可朋,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85年—963年),出生于丹棱县城东门外枫落村。20岁在本县栅头镇(即今杨场镇)九龙山净众寺(今竹林寺)削发为僧,后任住持。

  一年夏日,可朋应时任丹棱县令的欧阳炯之邀至寺外依林亭把酒临风,往来唱和。入得依林亭,但见亭中置一圆桌,桌上摆满了山珍与美味佳肴。众友寒暄之后便纷纷落座,独可朋双目凝视山外碧野,入神不语。众友疑惑不解,随目光望去,只见田野之中有数十名农夫正赤着背顶着烈日的灸烤在薅秧。可朋回首长叹一声,即赋诗一首,名曰《耘田鼓》,以赠欧阳大人: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蔴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听罢,欧阳炯满面羞色,无地自容,即命随从撤去酒筵。事后,人们便将依林亭改名为“善讽亭”。所谓“王孙筵上鼓”,有人估计是他们喝酒时玩击鼓传花,输者罚饮酒一杯,作诗一首。

  《唐诗纪事》载:“欧阳迥与可朋为友,是岁(五代后蜀广政十九年,即公元957年)酷暑中,欧阳命同僚纳凉于净众寺,依林亭列樽俎。众方欢,适寺之外皆耕者,曝背烈日中耕田,击腰鼓以适倦。可朋遂作耘田鼓诗以贽欧阳。”

  《历代词话·卷三·五代十国》也载:炯事孟蜀后主,时号五鬼之一,曾约同僚纳凉于寺,寺僧可朋作耘田鼓歌以刺之,遂撤饮。

猜你喜欢

  • 湛挺

    湛挺,字茂之,尝为司徒右长史,隐于无锡之惠山,筑草堂读书其中,与南平王刘铄友善,更以诗章唱酬留刻于石,定居无锡惠山。

  • 徐孝嗣

    (453—499)南朝齐东海郯人,字始昌,小字遗奴。徐湛之孙。袭封枝江县公。得宋孝武帝爱,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入齐为吴兴太守,有能名。转吏部尚书、右军将军,领太子左卫率,颇受信任,台阁之事多以委之。武帝死,因助萧鸾即帝位有功,为尚书令。明帝死,受遗诏辅新主政,以东昏失德,谋行废立,议不能决,被毒死。谥文忠。

  • 袁奭

    北齐陈郡人,字元明。南朝梁永嘉王萧庄时为侍中,奉使于北齐。庄败,留于北齐,为琅邪王高俨大将军咨议。以文学称于时,后主(高纬)时,待诏文林馆,迁太中大夫。

  • 和蒙

    和蒙(951-995)字显仁,开封浚仪人,和岘之弟。生于周太祖广顺元年,卒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年四十五岁。

  •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 郑叔明

    郑叔明,莆田(今福建)人。伯玉子。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知顺昌县(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五三)、将乐县(《闽诗录》丙集卷三)。

  • 曾迁

    曾迁,字子殷,一字子长。博罗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官归化知县。事见清乾隆《博罗县志》卷一二。

  • 蜀妓

    蜀妓,姓氏及生平不详。陆游的一位门客游蜀,将之携归,安置在外室居处。存词一首。

  • 宋应星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萧祗

    南朝梁宗室,字敬式。萧伟子。少聪明,美容仪。在梁封定襄侯,位东扬州刺史。后迁北兖州刺史。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围建康,台城失守,祗奔东魏,高澄令魏收等接见之,历位太子少傅,封清河郡公。北齐文宣帝天保初,授右光禄大夫。梁元帝平侯景,与齐通好,文宣帝欲放祗还梁。值西魏克江陵,遂留邺。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