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分科之一。系以迷信方法治病。参见祝由、十三科各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心中自觉寒冷,甚或寒颤。常因心阳虚衰不振所致。《素问·刺疟篇》:“肺疟者,令人心寒。”
见《药材学》。即橘核,详该条。
见保赤汇编条。
出《本草图经》。即大青盐,详该条。
清法之一。亦称泻肝火、清肝泻火。用苦寒药物清泄肝火的方法。用于肝火上升,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口干苦、胁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等。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
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邹五峰《外科真诠》。①即痄腮。详该条。②《外科启玄》:“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次则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