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类似消渴的一种疾病。多因中气虚寒,阴火浮游于上所致。《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又有类消症,其人渴欲求饮,饮一、二口即厌,不比消渴之无厌。此由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出浮游之火于喉舌间,故上焦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书名。即所谓“三世医书”之一。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成书年代不详,已佚。
①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千日红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龙船花之别名。③出《曲洧旧闻》。为紫薇花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星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安徽合肥人。精通医术,尤其长于痘疹科。著有《痘科约旨》、《保赤正脉》二书,均佚。
见新修本草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门》。即指经行先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