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大椎。见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由肝火内炽,风邪外袭,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症见黑睛生细小星翳,数颗聚群分布,常伴有抱轮红赤,沙涩疼痛,羞明流泪。严重者,可变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相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直至出生为止的过程。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倒产。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鬼眼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耳中多所闻二穴。”王冰注:“听宫穴也。”后《针灸聚英》等作听宫之别名,见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见《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七。即加味肾气丸,见该条。
足少阳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