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会阳

会阳

经穴名。代号BL3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利机。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尾骨下端两旁,距骶正中线0.5寸处(《医宗金鉴》)。另说:“阴尾骨外,各开一寸半”(《医学入门》);“长强外开二寸”(《针灸集成》)。布有尾骨神经和臀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血痔疮带下,阳萎,阴部湿痒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因风成毒证

    眼科病证。指因风湿热而目病者,《证治准绳·杂病》:“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虽治,不得其法,遂致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通行胀出,如拳似碗,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

  • 梭罗草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石上柏之别名,详该条。

  • 雷气

    指雷火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

  • 木附子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阴下脱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包括产后子宫脱出、产后子宫不收。产后下物如钵。多因宿有虚冷,产时用力过度,其气下冲所致。症见子宫脱出或伴有阴道壁下垂等。治法参见子宫脱垂条。

  • 虚潭呈月

    病名。指黑睛上之薄翳。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微翳,混蒙瞳子,人虽不觉,自难耐其昏眊,名曰虚潭呈月,盖其状光滑深沉,似无而实有也。凡一切险恶外障,致目失明者,愈后必有此。”属宿翳,详该条。

  • 鸡心蛾

    病名。见《喉科种福》卷四。即暗乳蛾。属乳蛾类。详乳蛾、暗乳蛾条。

  • 粘汗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即油汗。详绝汗条。

  • 股和胫的总称。即大腿和小腿。

  • 五胠俞

    经穴别名。《素问·刺疟》:“五胠俞各一。”王冰注:“五胠俞谓譩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