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清法之一。采用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治疗温病热入营血,皮肤出现斑点及出血者,以防热毒继续深陷。常用化斑汤。
【介绍】:宋代医生。广州人。曾专心研究医学,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
病证名。指胎漏下血。陈无咎《女科难题》:“怀胎而月经忽来者,名曰流红。”
病名。即热泻。《古今医鉴·泄泻》:“热泄,所下粘垢,小便赤涩,脉数烦渴。”详热泻、火泄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位于阴囊之后、会阴之前的高起部分。《身经通考·身经问答》:“下极之前,男为阴廷,女为窈漏。”
出《神农本草经》。为入地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防己科植物中华称钩风Diploclisia chinensis Merr.的根、根茎及老茎。分布湖南。微苦,平。祛风湿,活血,利尿。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