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介绍】:见郑汝炜条。
下颌骨体的前下部分。
即妊娠。《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或野菊C.indicumL.的根。解毒,利水。①治疗疮,喉癣,癃闭。内服:煎汤,30~60克,或捣汁和酒服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胡芦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南宋医生。曾在太医局任职。家藏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于1216年(嘉定九年)刊刻,并为之作序。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釜脐墨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疮口有恶肉突起,名曰毒根。治宜平安饼外贴,再以阳和解凝膏盖之,一日一换。或用铜绿,煅研极细末,掺之,外用膏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