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即竹沥达痰丸,见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宽筋藤,详该条。
即间接灸。见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医家,字志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医理宗朱震亨,著有《志斋医论》、《素问捷径》等书,皆佚。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证名。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往往与五善并称。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河内(今河南省)人。曾任尚药奉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八卦而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天廓。详该条。
即远道选穴法,见该条。
指按诊足背部趺阳脉。趺阳脉可候胃气有无及其盛衰,《伤寒论》常用以此作为寸口诊脉法的补充。《医门法律》卷一有“申治伤寒病不诊足脉强汗动其经血之律”、“申治伤寒病不诊足脉误下伤其脾胃之律”等,强调诊足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