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焦上焦。《灵枢·五味论》:“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又称十五络脉、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加上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共为十五络。有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在辨证及治疗上亦有一定意义。《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恚气,则积聚在心下,不可饮食。”参见七气、九气条。
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发明切要》。明·张三锡撰,王肯堂校。本书据《本草纲目》中已载药物,选出其中的600余种,并按原书分类方法,分为山草、水草、毒草等27类。每种均记其地道、修治、气味、主治及发明等项
即语言蹇涩。《诸病源候论·蹇吃候》:“若府藏虚损,经络受邪,亦令语言蹇吃。”详见语言蹇涩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茴香茎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俞跗条。
养生术语。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不食谷物。当时一些古人认为,不吃含有渣滓的东西可以长生。因此,探索辟谷的方法,以柏叶,松子、柏子等作代用食品。汉武帝时,此法较盛行。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松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