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香正痛丸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黄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循胁肋,斜上肘上……过肩前……入肩后……上循耳后……下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石膏(碎)30克,知母18克,羚羊角、薄荷叶、连翘、僵蚕各6克,金线重楼、蝉蜕(去足)各4.5克。水煎服。治小儿出疹,表里俱热,或烦躁引饮,或喉疼声哑,或喘逆咳嗽。
参见小儿则条。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乃气滞血涌于内,皮急系弔于外,故不能复转。”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出《四声本草》。为硇砂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