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家。字明叔。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在太学时,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精通医术,疗效甚高。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建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年轻时因考科举不中而钻研家藏医书,尤其注意痘疹科,并有研究。认为痘疹之流行和诊治与天时运气关系密切,如泥守古法成规,常常贻误病情
病证名。系指产后发音不出。产后心气不足,气阴两虚,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阴无以化气,气不能上达于喉,故发音不出,或因产后心气虚,为外邪所中而致喑。《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指在病变部位附近选穴治疗的方支。或称近取法。如头部病取攒竹、天柱;口颊病取翳风、天容;眼病取上星、目窗等。
自我推拿方法。出《诸病源候论》。又称干沐浴。即用擦热的双手熨擦肢体。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等作用。《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摩手令热,令热从体上下,外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
即回阳玉龙膏,见该条。
见云岐子脉诀条。
病证名。指泄利挟有表热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亦有指热泻者。参协热下利、夹热自利条。
①外假寒而内真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参真热假寒条。②表寒未解,里热已盛。参表寒里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