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厥热胜复

厥热胜复

病证名。指伤寒邪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也。当复厥不厥,阳气胜也。阳主生,故自愈可知也。”阳胜则热,阴胜则厥。一般以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见厥阴病条。

猜你喜欢

  • 泻脾赤茯苓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方。赤茯苓、桑白皮、枳壳(麸炒)各三分,大黄(微炒)、石膏各一两,赤芍药、前胡、旋覆花、炙甘草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姜、枣,水煎,去渣服。治脾实热,头痛胸满,腹胁壅滞,不思

  • 健忘

    证名。见《济生方》卷四。亦称善忘、喜忘、多忘。指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多因心、肾、脑髓不足所致。《医林改错·脑髓说》:“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金

  • 忧噎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天气阴寒时心下悸动,手足不能自温等。治用五噎丸、五噎散、沉香散。参见五噎、噎条。

  • 蒺藜子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 脾结气陷泄泻

    病证名。指思虑伤脾,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忧思太过,脾气结而不能升举,陷入下焦而成泄泻者,逍遥散去归,加升麻、木香;或越鞠、枳术相和服。”参见脾泄、气

  • 中络

    ①中风证候类型之一种。见《医门法律·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证情最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②中行之络。《素问·骨

  • 小趾次趾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 旋螺翳

    病名。出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 存真环中图

    见存真图条。

  • 蛇眼疔

    病名。即指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