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方类编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经外奇穴名。即利尿穴,见该条。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金匮要略》方。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各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日二次。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阳明与少阳两经合病,除出现阳明病的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汗,腹满,便秘;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等外,必见下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作迴气。位于骶骨尖端。主治痔疮,便血,大便不禁等。艾炷灸3~7壮。
【生卒】:约九世纪初【介绍】:唐代人。根据民间传说,撰《何首乌传》1卷。
参见高憩云外科十种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参见朱肯堂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坤为下睑,络通胃腑,脏属于脾……,脾胃相为表里,主腐熟水谷,保合太和,司培元气,曰资生廓。”由于脾胃具有腐熟水谷,吸收运送营养物
见《湖南药物志》。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