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诊余集条。
指下腹的中部。《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
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大肠,见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家。曾任济北王的太医令,并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即救急十滴水,见该条。
详新感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黄连、黄柏、黄芩、甘草、香附、紫苏子各一两。为细末,用大黄三两熬膏和丸,弹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再贴金箔,每服一丸,井水磨服。治疫疟。
病名。见《万病回春·哮吼》。即哮证。《医宗金鉴》卷四十一:“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古今医鉴》卷四:“夫哮吼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寒包热也。治法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