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介绍】:金代医生。太医院判官。1200年(承安五年)曾赴西夏为桓宗李纯佑母治风病。
见《四诊抉微》卷三。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尚先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土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灵芝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脉经》。指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指下痢粘冻脓血,赤白相杂。《素问》中称“注下赤白”、“泄注赤白”。《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赤白痢候,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赤也,冷气入肠,搏肠间,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故
又称牙槽,牙齿根部着床于其中,故称。包括牙周膜、牙龈、牙槽骨等组织。有上下牙床之分。具有固定牙齿的作用。阳明胃与大肠经循行于此。《医学入门》:“以牙床属胃,牙齿属肾。”即牙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