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痈

喉痈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包括咽喉各部所发之痈疡。因其发生之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喉关者名喉关痈;发于喉关里部者名里喉痈;发于喉之两旁者名夹喉痈;发于口腔上腭部者名上腭痈;发于颌下者名颌下痈;发于舌下如生一小舌样,连喉肿痛者名(chā插)舌喉痈;发于颏下正咽喉之外,内喉关不通,外形漫肿痛甚者,名外喉痛。详见有关各条。多因六府不和,气血不调,肺胃热蕴,风热痰火邪毒之气上冲咽喉,或过食辛辣醇酒炙煿厚味所致;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伤七情郁结成痈毒生喉间”(《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症见咽喉肿起,疼痛甚剧,焮红漫肿,吞咽呼吸均受累。全身可有寒热大作,发病迅速,痰涎壅盛,呼吸困难等。治宜疏表清热,解毒消肿。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吹冰硼散,或脓熟时于高肿处以刀针刺破排脓。并以银花薄荷甘草连翘桔梗煎水漱口,经常保持口腔清洁。

猜你喜欢

  • 蜴蜥蛊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面赤黄者,是蜴蜥蛊。其脉浮滑而短,病发之时,腰背微满,手脚唇口,悉皆习习,而喉脉急,舌上生疮,……乱下脓血,羸瘦,颜色枯黑而死。”参见蛊、蛊毒病条。

  • 法坚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僧。以擅长医术闻名。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治病,太祖赵匡胤赐号广济大师。

  • 外枢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维道,见该条。

  • 太一九宫

    古代历法术语。出《灵枢·九宫八风》篇。“太一”指北极星,“九宫”为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九个方位,即中央招摇宫、北方叶蛰宫、东北方天留宫、东方仓门宫、东南方阴洛宫、南方上天宫、西南方玄委宫、西方仓果宫、西北

  • 酒哮

    证名。指因酒伤所致的哮喘。属虚哮范畴。《类证治裁》卷二:“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酒哮,加柞木三钱。”参见虚哮条。

  • 扎蓬棵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 齿龋注

    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齿龋。详该条。

  • 毖骨

    骨骼部位名。指肩胛骨上角部,又称伏骨。《针灸甲乙经》:“天窌,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

  • 白附子汤

    《审视瑶函》卷五方。荆芥穗、防风、菊花、甘草、炮白附子、苍术、木贼、羌活、白蒺藜、人参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治乌风内障初起,两眼黑花昏昏。

  • 医略稿

    书名。67卷。清·蒋宝素撰。刊于1850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医略》87卷(每卷各论1病)旧稿中的一部分,因余卷散失,故仅刊67卷。此书论述内科疾病67种,偏重于引录历代各家学说,具有资料汇编性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