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即恶疮。见该条。
【介绍】:见包一虚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胆郁者,口苦,身微潮热往来,惕惕然如人将捕之。治宜柴胡、竹茹、干姜。”参见郁证条。
【介绍】:宋代藏医学家。出生于西藏雅隆地区。潜心钻研“八支”医理,著有《经释月光疏》等。
见《脊椎动物分类学》。为眼镜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要药分剂》。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方。驴蹄、五倍子各一两,炒荞麦面二斤,白盐五钱,草乌四钱。为末,水调作饼,慢火炙黄,去火毒,研细末,醋调成膏,摊贴患处。治一切肿毒。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用药法则。指病在下部深远的,或病程较长的,以作用复杂的方药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远者为下为阴,用其重而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