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食无多少,胸中苦塞,疼痛,不得喘息等。治用五噎丸、五噎散、嘉禾散等。参见五噎、噎条。
眼科治疗器械。《眼科菁华录》:“骨针长四寸,全白骨或象牙造成,头尖圆,尾团圆,点眼药用之。”(见图102)。图102
即补气止血。详该条。
证名。即呼呷有声,喉有痰鸣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卷十四:“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治宜消痰破气。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出《本草拾遗》。即轻粉,详该条。
病证名。见南京中医学院编《中医学概论》。即蟹睛。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即浆水,详该条。
见水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