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地支

地支

参见十二地支条。

猜你喜欢

  • 李濂医史

    医史著作。原名《医史》。十卷。明·李濂撰。刊于1515年。本书编录了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其中卷1~5从历代史书(包括《左传》、《史记》以下至《元史》)中辑录医家列传;卷6~10作者参考有关文

  • 囊痈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三。又名肾囊痈。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而致。证见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阴囊红肿热痛。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初起宜清利湿热,服清肝利湿汤;已成

  • 身面卒浮肿

    证名。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身面卒浮肿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肾主于水,今肾虚,故水妄行,脾主于土,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入皮肤,全身面卒然浮肿也。”症还常

  • 罗太无

    【介绍】:见罗知悌条。

  • 金匮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缺盆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 心系

    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类经》:“(心)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连脾、肝、肾。”《十四经发挥》:“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五脏

  • 腋痈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多由肝脾二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

  • 肩后痛

    指肩后部肌肉、筋脉作痛。多由风热气郁手太阳经脉所致。治以祛风行气为主。《杂病源流犀烛·肩背肘臂腕手病源流》:“肩后属小肠经,故肩后痛为小肠经病。以小肠中感受风热,气郁不行故致此。宜羌活、防风、藁本、木

  • 耐惊菜

    见《救荒本草》。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