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吉林医药参考资料》(1):32,1971。为刺玫果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简易备验方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宋代医官职称。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经穴名。代号KI26。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或中,《医学入门》作域中。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及锁骨上神经前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并有第一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痤疮。为皮脂腺过度分泌所致皮肤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又名酒刺或肺风粉刺。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或过食膏粱厚味,肠胃湿热,日久
病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至真要大论》:“食痹而吐。”王冰注:“食痹,谓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名也,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为胃气逆而不下流也。”《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惟肝气相乘为尤
湿润。《素问·气交变大论》:“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水肿章》。即风肿。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决明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