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晚年隐居,故又称温隐居。祖籍河南,其高祖始寓居四明(今浙江宁波),得医师王承宣之传。历三世至其父温制斡,以儒医名于时。承家学,亦精于医,自淳熙之年(1174年)悬壶后,即名显京邑,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郁火恶寒,有素病虚热,忽觉恶寒,须臾战栗,如丧神守,此火郁清道,抑遏阳气于脾土,不得外越,故手足厥冷,乃火极似水,热极反兼水化,自觉其寒非真寒也。外症口苦、溺赤、
病证名。惊风的一种证型。见《本草纲目》。多由风寒湿热之邪,阻滞经络,血行不畅所致。临床特点为遍身发乌,闷乱欲脱。急用黄土入醋炒热,布包乘热从头颈向躯干四肢熨之,出现黑块,取最显著者,用针刺破,挤出乌血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风痰。详见该条。
病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时法医学家。于936~957年间与子和撰《疑狱集》。该书在平反冤狱、抉摘奸慝中发挥了历史作用。为宋慈《洗冤集录》的成书创造了条件。
即中风恶证。《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得效》曰:口开,心绝也;遗尿,肾绝也;手撒,脾绝也;眼合,肝绝也;鼻鼾,肺绝也。皆不治。五症中见一症犹可治。”参中风恶证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病证名。见清·亡名氏《眼科易知》。即风牵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