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病证名。指齿衄之因于虚火者。《医门补要》卷上:“病后中虚,使脾不统血,无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缝而出,脉虚弦,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引火下降。误与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经实火,口臭脉数有力,宜投犀角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②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飞蝇散乱。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胡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多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生于项后发际两旁角处,脑后发之旁,属浅表轻症,易成脓,治同外痈。相当于枕后化脓性淋巴结炎。
见《植物名汇》。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徐述条。
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在里。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阴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