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因体虚、寒邪深袭,致使血液凝结而成。发于膝盖或两侧部的石疽,形如鸡卵,坚硬如石,活动时患部疼痛,皮色不变,无红热,难消难溃,既溃难敛。治疗参见石疽条。
出《周礼·天官》。指专治肿疡、溃疡、金疮、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息肉、鼻菌、鼻痔。详各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猪苓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胡枝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经穴名。代号GB22。出《灵枢·经脉》。别名泉液。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腋下3寸,当第五肋间隙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长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腹臂静脉,胸外侧动、静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二。指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
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所制的方剂。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补充和加强了前人所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
出《博济方》。为亚麻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