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方。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水煎服。功能活血调经。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前腹痛,毒。行不畅而有血块,色紫暗,或血瘀而致的月经腹痛。及淋漓不净等。
经穴名。代号LI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顶。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于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医宗金鉴》)。另说“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肉苁蓉之别名,详该条。
指常发呕吐疾患的病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详呕吐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毛大丁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①26卷本。汉·张仲景等撰述。明·赵开美校刻,初刊于16世纪末。全书包括张仲景《伤寒论》10卷,成无己《注解伤寒论》10卷,宋云公《伤寒类证》3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3卷,共四种。②20卷本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
①闭眼。《灵枢·寒热病》:“阴气盛则瞑目。”②古义与眠通。《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故昼精而夜瞑。”
见医述条。
《银海精微》卷下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黄丹。为细末,冷水或茶水调匀,将药放芙蓉叶上,贴二太阳穴。治目肿涩痛,局部喜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