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梅疮

小儿梅疮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杯水东薪,终难有济。昧者但以搽洗之法治之,适足以阻其出路,反致内攻不救。只当缓以图之,庶能保全。先以胡麻丸修制精细,每日服之,三七之后,内毒将尽,方用点药(杏仁霜一钱、轻粉八分、明雄黄一分,共研匀,外搽),不三日而疮尽愈矣。此法至神至捷,第不可用之太早,恐内毒未尽也。”本病属先天性梅毒,治疗时可以中西医结合,彻底杀灭梅毒螺旋体,以期治愈。

猜你喜欢

  • 赵依吉

    【介绍】:见赵学敏条。

  • 转舌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大黄(酒浸)二两,芒硝、石菖蒲、连翘、远志、黄芩各一两,栀子八钱,薄荷七钱,甘草六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至四十丸,薄荷煎汤化服。治类中风,舌强不语,神识

  • 念珠丸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乳香、硇砂各三钱,黄蜡一两。前二味研细末,熔蜡和丸,分作一百零八丸,以线穿之,露一宿,次日用蛤粉为衣,每服一丸,乳香煎汤吞下。治膀胱疝气,睾丸肿胀,痛不可忍。

  • 肺募

    ①指中府穴。《难经》:“肺俞在背第三椎,募在中府。”②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暴痫,……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悬绳取之,当瞳子是。”位于前胸第二肋隙,约距胸正中线

  • 舌本出血

    即舌衄。详该条。

  • 陆仲安

    【生卒】:1882~1949【介绍】:北京市人。精内科,先后执业于北京、上海等地。曾任上海神州医学总会常务委员、上海中西疗养院董事。善用黄芪,有“陆黄芪”之称。孙中山先生患病,曾延其诊治,亦敬佩其学识

  • 徐疾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进、出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即慢进针快出针者为补,快进针慢出针者为泻。其慢进快出,在于扶助正

  • 透穴法

    指透穴而刺,即一针多穴的刺法。又称透针法、透刺法。其法为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如地仓透颊车,条口透承山,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等。本法为窦汉卿所创。在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

  • 元阳

    即肾阳。与元阴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详肾阳条。

  • 十二正经

    即十二经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