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名。即印堂。《千金翼方》:“曲眉穴,位在两眉间。”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见《救荒本草》。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由于精气衰耗,不能输于脾、归于肺所致。其症饮入立觉至脐,即欲小便。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
见《本草纲目》。为鸢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刺痧法。主治实热痧毒深入血肉中,有青筋、紫筋现于肘弯、腿弯者。用消毒三棱针于曲池、委中直刺或斜刺,放出紫黑血,使痧毒有所泄,然后根据痧症用药。若未现痧筋者,可用手蘸水拍之即现。余如手足十指尖或指背
见《广西中药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