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瘰疬

小儿瘰疬

病证名。即淋巴结肿大,肿大者为瘰,肿小者为疬,合称瘰疬,又名九漏。《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疬。其状如结核,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是风热搏于气血,焮结所生也。”亦有由肝气郁结痰湿凝聚,或素有体虚,肺肾虚损虚火内动,痰火凝结所致者。颈两侧为肝、胆经脉所循行,痰湿阻滞肝脉,凝结成核,日久痰湿化热内燔,溃烂成脓,或染毒焮发而红肿灼痛,肉腐成脓,破溃而成疮。若病程迁延,此愈彼起,阴毒流窜,皮下穿空,则发为鼠瘘。治以清热解毒疏风活血为主,方用消瘰丸解毒济生汤加减,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猜你喜欢

  • 虚劳耳聋

    病名。系指由劳伤、肾虚所致之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三:“肾候于耳,劳伤则肾气虚,风邪入于肾经,则令人耳聋而鸣。”治宜补益肾气。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 妊娠环跳穴痛

    病证名。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上卷:“妊娠环跳穴痛,属肾虚,宜六味地黄汤加杜、续或千金保孕丸。”

  • 野薄荷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 郝允

    【介绍】:宋代医家。博陵(今河北省定县、蠡县一带)人。精通医术,治病多效。将《内经》一书加以注释名为《素问笺》。又将其医术传授太医赵宗古。

  • 狗葡萄根

    见《吉林中药手册》。为北豆根之别名,详该条。

  • 胎患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名小儿胎元内障。证见小儿“初生观物,转睛不快,至四五岁瞳人洁白,昏蒙不见,延至年高,无药可治,由胎中受热致损也”(《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相当于今之先天性白内障。详圆翳内

  • 羌活冲和汤

    《伤寒全生集》卷二方。羌活、黄芩、防风、苍术、川芎、生地黄、细辛、白芷、甘草。水煎服。治感冒风寒,四时时疫,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有汗或无汗,脉浮紧者。若胸胁满闷,去生地黄,加枳壳、桔梗;呕恶或有

  • 瘰疬风

    病名。多由患舌疳而舌肿起,如豆,如菌,渐如莲花,绵溃久不愈,甚则穿透舌体和腮部,所食之汤水皆漏出。谓之瘰疠风(《喉科指掌》卷三)。参见舌疳条。

  • 扶羸小品方

    《景岳全书·妇人规》卷六十一方。人参、甘草、川芎、肉桂、干姜、桃仁、黄芩、蟹爪各等分。每服一两,水煎,空腹服。用于体弱欲下胎者。

  • 五不治

    证名。出《疯门全书》。即五死。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