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病名。即针眼。详该条。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麋茸(酥炙黄,燎去毛,如无以鹿茸代)、菟丝子(酒浸、晒干,用纸条子同碾取末)各一两,炒大茴香半两。为末,用羊肾二对,酒浸煮烂去膜,捣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
病证名,指因风邪伤及脾胃而致痢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治风痢便清血,或下瘀血,注下无度,用胃风汤;《医学入门》卷五治风痢恶风鼻塞,身痛色青,或纯下清水,用古苍术汤、神术散;《时病论》卷三治风痢先泻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出《名医别录》。为穿山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眼科易和》。即黄仁。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甲疽。见该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指自觉咽喉、口腔干燥之症。详口干、渴等条。